新闻中心
聚焦两会关键词之绿色金融开云app官方网站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位列其中,包括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助力。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同时,转型金融也取得全国共识,政策制定等各项工作进入加速期。
如何看待绿色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效?推动转型金融发展主要面临哪些挑战?如何看待碳金融的未来发展前景?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全国两会期间金融,《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严宝玉。
《金融时报》记者:您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辖内绿色金融发展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三大功能”逐步显现,“五大支柱”初步形成,在支持经济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绿色金融发展“底座”持续夯实。构建形成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取得重要进展,并试点开展碳核算。二是激开云app官方网站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创设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全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三是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四是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产品和市场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多措并举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实践,有效助力四川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是政策先行,统筹推进激活“动力源”。强化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实施“绿色金融专项行动”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计划”,创设“川碳快贴”政策产品。二是重点突破,多措并举建强“主力军”。以提升金融机构能力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绿色金融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持续推动“标准、平台、碳账户”建设,高质量组织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编制,实现四川省21个市州全覆盖,持续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环境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环境权益类融资产品。三是点上开花,因地制宜发展“先行者”。支持成都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绿色农业等领域加强探索。稳步推进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推动试点地区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云app官方网站、金融科技赋能等方面形成各具特色的亮点经验。四是多方协同,合作联动创造“共赢局”。联合省级部门举办多场气候投融资对接会和宣传活动。
《金融时报》记者:近两年,服务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转型金融呼声渐起。您认为推动转型金融发展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近年来,随着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服务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转型金融逐渐引发关注,但还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前端基础制度尚需完善。我国虽在部分领域发布了低碳转型规划和标准,但覆盖的行业还不多,对转型活动的分类还不明确,部分标准未考虑地区差异。二是配套机制有待健全。企业碳排放信息监测、核算、披露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转型活动效果的评估机制还不太健全,微观转型主体设立的转型目标难以与宏观气候目标进行科学可信的基准比较。三是转型金融服务能力不足。金融机构转型服务能力较为欠缺,转型金融产品创新、推广、应用不足。低碳转型融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绿色债券、绿色基金运用较少,转型投资基金规模普遍较小。
目前,我国碳市场尚处于起步和不断探索完善的阶段,在此过程中,针对碳资产的金融服务也在不断创新。从四川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金融机构围绕CEA(碳排放权配额)等碳资产相继进行了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碳足迹挂钩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但是,全国碳市场的参与主体还比较有限,难以避免流动性不足、价格发现功能发挥有限等问题。随着产业基础和配套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从市场角度看,市场交易主体的丰富、覆盖行业范围的拓展、配额分配方式的优化、碳信用市场的多样化发展和碳期货等衍生品的创新,将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从政策支持角度看,财税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鼓励更多主体和民间资本进一步参与碳市场,并推动金融功能内置于碳市场,更好地发挥碳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在低碳转型中,谁能抓住机遇,推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谁就能在变革中取得主动,占据国际格局的制高点。”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形势下,加快形成碳减排立法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同时要注重资金支持。
我国是较早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的国家之一,但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供给的覆盖面和全面性不足。调动社会力量更积极参与减碳,还需要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搭建并培育便捷、流动性强的碳排放权等碳指标的交易市场,增强碳指标流动性和可变现能力。”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顾天翊建议。
全国政协常委南存辉建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金融主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挖掘碳排放权价值,创新金融形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转型金融供给也有待激活。顾天翊表示,绿色资金投向结构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高碳行业需要转型升级,然而当前绿色投资更多集中于再生能源、新能源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投资相对偏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提出,应加快建立转型金融政策框架,从国家层面确立转型金融标准,明确转型金融所支持的行业或项目的识别标准、转型资金用途、转型路开云app官方网站径、转型所需时间、信息披露、效果评估等开云app官方网站,为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除了要对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进行完善外,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魏革军表示,转型金融产品需进一步创新和扩大,相应风险管理机制也需健全。“金融机构对于高碳资产的风险敞口较为关注,而目前缺乏转型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方法学和应对工具,难以服务金融机构开展转型金融风险管理。”魏革军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顾天翊表示,当前收集碳排放活动数据的难度大、误差明显,原始数据的真实性、测量的准确性还需要系统性校验。要克服这一难点,需要将能耗水平、碳足迹、碳汇、碳核算、碳排放权交易等相关指标统一起来。顾天翊建议,一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碳排放指标收集和测量体系,定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握碳排放情况,为减排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建立碳排放指标监测和预警机制,通过实时监测分析碳排放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潜在的碳排放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调整措施;三是搭建完善的企业维度绿色指标体系,进一步探索将企业碳足迹和能耗水平与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挂钩的贷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