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浦发银行副行长丁蔚:人工智能开启金融新业态
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 4月10日,以“人工智能与金融未来”为主题的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2025春季峰会在京召开。副行长丁蔚在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金融行业及浦发银行的数智化转型实践。丁蔚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开启商业银行新格局,让金融服务更高效、更普惠、更具创新性。
随着人工智能从判别式AI向生成式AI跃迁,金融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丁蔚指出,人工智能通过图像识别、语义理解和文本处理等能力,正将金融创新推向新的高度,促使金融服务模式随技术不断升级改造。与此同时,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数字中国战略”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丁蔚认为,人工智能拓宽了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三道大门”:效率大门、普惠大门和创新大门。大模型应用于流程重构后,能极大提高金融服务速度和降低运营成本;智能技术让金融产品能够更好地服务长尾客户群体,支持乡村振兴,服务普罗大众; “场景+智能体”正成为金融创新的新领域,将激发出无限的创新可能性。
同时,商业银行应用人工智能也需要攻克“三道壁垒”:安全壁垒、能力壁垒和信任壁垒。算法黑箱、隐私保护等风险,要求银行必须应用严格的合规工具;银行员工面临AI技能重塑的压力,如何实现“员工使用AI”以及“AI成为员工”都是新时代的命题;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让客户像信任银行员工一样信任AI,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了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浦发银行已全面启动数智化转型。2025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的提升之年,围绕“五大赛道”和“五数建设”,全面打造数智化转型新标杆,建成由算力、算法、平台、知识构成的四位一体智能基座,推进大模型训练推理平台、知识工程平台、智能体创设平台的建设,构建起知识资产从形成、认定、应用到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形成以智能中枢动态协调AI组件的研发范式,通过流程化设计、工程化实施、规模化应用,已在智慧营销、智慧风控、智能服务、高效运营、精准管理这五大领域启动了十项应用工程,初步实现大模型在多领域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推广。
丁蔚以普惠金融为例,开云APP入口介绍了浦发银行如何运用AI技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浦发银行聚焦普惠供需两端的堵点与痛点,结合AI多智能体能力,打造“数智普惠”工程,为客户经理提供精准客户画像和个性化营销方案,建立精细化评分体系和多层次风险监测体系,运用AI组件重构授信流程让小微企业融资更便捷,搭建普惠AI图书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打造“浦惠来了”APP连接金融需求与服务。据透露,浦发银行计划在年内建设200余个数字员工应用场景,按照“一岗多助手、一人多分身”的模式,打造自然人与数字员工协同的新型智能团队。
展望未来,丁蔚表示,浦发银行将继续践行行业责任,促进金融新生态建设。一方面,坚持多元生态、开放共享,通过客户生态、平台生态、科技生态、数据生态建设,与科技企业、产学研机构多方协同,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近日浦发银行已联合行业头部机构发布《人工智能+应用规划白皮书1.0》,为行业提供实践参考。另一方面,坚持价值创造、科技向善,避免“为AI而AI”的技术陷阱,推动从技术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从碎片应用向流程应用转变,确保AI技术真正服务于金融业务本质需求。
“站在数字文明与金融变革的交汇点,金融机构应以战略定力航向,以数智创新破浪前行。”丁蔚表示,浦发银行将与各方共同构建有温度、有精度、有厚度的金融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