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理财夜市”火了!起息、到账更开云app官方网站快多机构密集出摊儿
开云app官方网站开云app官方网站开云app官方网站开云app官方网站”“很多活期理财,下午17点当天购买就结束了,理财夜市24小时营业。”不少投资者在社交平台评论。
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推出了“理财夜市”,延长了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交易时间,起息更快,收益时间更长。
1月31日,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理财夜市将理财产品投资购买的时间延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购买便利,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交易需求。
“理财夜市”是指在交易日24点前购买/赎回,也等同于当日交易时间买入/赎回的理财产品,T+1日开始计算收益/到账,延长了理财产品购买和赎回的交易时间。也表明,在工作日非交易时间买入和赎回“理财夜市”的理财产品,起息和到账时间更快开云app官方网站。
例如宁波银行财富管理频道显示,和普通现金理财相比,在17点-24点买入,夜市理财T+1日计算收益,而普通现金理财,T+2日计算收益。如周四交易时间后买入,周五起息,将比普通现金理财多三天收益。
招银理财公众号1月24日发布“一个产品的24小时”推文称,“短债理财、现金理财,24小时营业”“不同时间段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结果”,做到24小时营业,00:00-24:00的申购赎回申请全部视作当日提交。
1月26日,农银理财发文称,将“农银安心·天天利”同业存单及存款增强人民币理财产品申购时间由下午5点延长至晚8点,即客户在下午5点至晚8点之前的申购交易,也能够于下一工作日确认份额并计算收益。
平安银行发文称,相比普通现金理财,“夜市不打烊”理财产品支持24小时申购,只要在交易日买入,都可算作当天买入。相当于交易时长多了几个小时,计算收益多了起码一天时间,遇到节假日则多出更多时间。
对此,周茂华表示,这类规则使得选择在非工作时段或17:00-24:00时段交易的投资者,其起息和赎回等待时间更短。
和普通理财产品相比,“理财夜市”的理财产品延长了购买和赎回的交易时间,在交易日24点前购买/赎回,视同当日交易时间买入/赎回,T+1日开始计算收益/到账。
例如,光大理财的理财夜市,产品阳光碧乐活21号A,交易时间延长至24点(不含)。以周四申购为例,普通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闭市时间为15点左右,周四闭市后至24点的交易申请需要在T+2日确认并计算收益,也就是下周一才能有收益。现在周四24点前(不含24点)申购,T+1日,也就是周五就能确认,等于多享三天收益。
以官网显示的七日年化2.59%的收益率测算,若投资者申购10万元,1天收益率约为7.09元。假设周一至周五均为正常交易所工作日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于本周四晚5点后申购产品,普通的现金理财要等到下周一才能开始计算收益,而“阳光碧21号A”本周五就能开始计算收益。相当于投资者可以多享受3天的收益。
在购买渠道上,记者浏览多家App发现,多家和理财公司开辟了“理财夜市”专区。在产品类型上,理财夜市多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或者由多只短期理财产品组成的活钱管理服务。从收益率来看,各理财公司参与银行理财夜市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2.3%-2.8%之间,风险多为R2。
记者查看各机构产品时发现,在购买夜市理财产品前,需在银行进行理财签约,并进行风险评估。然而,多机构产品收益率相近、认购条件相仿、产品期限接近,差异化运营优势并不明显开云app官方网站。
夜市理财产品密集上新的背后,是近年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不断内卷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通过费率下调、提高快速赎回额度等举措增加新卖点。在上述开通提供延迟闭市服务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中,不少机构利用低费率、低起购金额,提升理财灵活度花式揽客,以吸引更多资金入市。例如,平安理财理财、浦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开启费率优惠,另有机构零费率频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降费虽能短期内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但长期还是要靠投研能力、产品盈利能力、产品业绩表现以及投资者体验,以打造持续竞争力。
对于近日布局理财夜市的理财公司、银行变多这一现象,与各机构“迎战”开门红有关。
“理财夜市有助于增加理财销售,提升银行机构获客,增加储蓄负债等,对于银行业务开门红有一定帮助。”周茂华认为。
一直以来,各机构都在银行理财开门红时期,维护老客户、开拓新客户。这期间,由于消费者手中的资金量充沛,因此机构都会尽可能多的上线产品以供客户选择。
2022年,银行理财遭遇了两轮“破净潮”,经历了净值化转型以来的最大回撤。2023年上半年理财规模下降明显,2023年下半年理财规模逐渐回升。2024年开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收益率整体走势良好,规模稳健抬升。
展望未来,周茂华认为,2024年现金类理财产品收益与市场利率、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及居民资产配置特点等方面相关。他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稳步修复进程中,宏观政策略偏松,继续推动实体经济稳中有降,对市场利率有一定压力,且居民情绪回暖有一个过程。但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市场情绪逐步回暖、风险偏好改善等都将进一步制约利率下行空间。